鞍山万达广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

  • 上传用户: err
  • 文件类型:pdf
  • 资料大小:852.19kb
  • 上传时间:2021-06-28
  • 标签:交通现状,交通需求,交通评价

鞍山万达广场(以下简称:万达广场或项目)位 于鞍山市高新区绿色智慧城东侧ꎬ千山中路、广场东 路、深峪路和广场西路围合地块内ꎬ北侧紧邻规划建 设的城市广场ꎬ南侧与辽宁科技大学隔路相望ꎬ东侧 为办公及住宅区ꎬ总用地面积 41700m 2 ꎬ建筑面积 133900m 2 ꎮ 项目南侧为辽宁科技大学ꎬ为教育科研 用地ꎻ北侧、西侧、东侧均为居住用地ꎮ 2 交通现状 万达广场所在高新区路网格局已经形成ꎬ道路 基础设施较为完善ꎮ 评价范围内路网结构为“四横 六纵”ꎬ其中“四横”由南到北依次为:千山中路、科 技路、深峪路和临城街ꎻ“六纵”由西向东依次为:莘 英路、越岭路、广场西路、广场东路、安丰街和安平 街ꎮ 高新区路网结构清晰ꎬ道路分级及功能定位明 确ꎬ行驶条件较好ꎬ且现状交通量不大ꎬ按照近年来 区域交通增长趋势ꎬ道路设施能够满足未来中长期 的交通增长需求ꎮ 评价范围内平面交叉共计 18 处ꎬ交叉形式以十 字交叉和 T 型交叉为主ꎮ 平面交叉中有信号灯控 制的占 50% ꎮ 目前ꎬ区域交通信号联动控制较好ꎬ 各相位信号配时合理ꎬ调查期间未产生交通拥堵ꎮ 根据调查ꎬ评价范围内共有 7 条公交线路经过ꎬ 共设置 16 座公交车站ꎮ 其中ꎬ千山中路 3 座ꎬ科技 路 4 座、深峪路 4 座、莘英路 3 座、越岭路 1 座、广场 东路 1 座ꎮ 公交线路基本沿主干路和次干路布局ꎬ 能够有效串联起高新区与主城区ꎮ 因此主干路与次 干路沿线范围内ꎬ公共交通出行较为便利ꎮ 沿支线 布局的公交线路较少ꎬ目前影响不大ꎬ但随着未来周 边土地开发强度进一步加大ꎬ公交线路仍需加密ꎮ 评价范围内除安丰街和安平街外ꎬ其余道路均 设置人行道(≥2m)及非机动车道(≥2m)ꎬ将机动 车、非机动车、行人三者隔离ꎬ确保行人及非机动车 出行的安全性ꎬ降低事故概率ꎮ 同时在有停车需求 且不影响车辆通行的路段两侧设置停车位ꎬ有效解 决停车问题ꎮ 3 交通生成预测 依据«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»中“国 内不同类别建设项目出行率参考表” 的取值ꎬ同时 根据我们对鞍山市分类建筑高峰小时交通生成率的 调查数据ꎬ确定万达广场高峰小时分类建筑的交通 生成率为:商业(代码 T02)7 人次/ 100m 2 建筑面积ꎮ 由此得到万达广场高峰小时生成交通量为 9373 人 次ꎮ 根据调查ꎬ并类比相似规模商业广场的交通出 行结构ꎬ得到万达广场运营后高峰小时交通出行结 构和各出行方式分担量ꎬ见表 1 和表 2ꎮ 并按照每 1. 3 人次 1 辆出租车、每 1. 5 人次 1 辆社会车辆ꎬ计 算机动车分担量ꎬ见表 3ꎮ 表 1 交通出行结构 出行方式 步行 自行车 电动车 出租车 公交车 社会车辆 分担率(% ) 37. 4 2. 0 3. 7 3. 6 40. 3 13. 0 表 2 高峰小时各种出行方式分担量 出行方式 步行 自行车 电动车 公交车 出行量(人次/ h) 3506 188 345 3778 — 146 — 北 方 交 通 2018 年 第 6 期 表 3 高峰小时机动车分担量 机动车出行 出租车 社会车辆 出行量(pcu / h) 258 812 4 交通适应性评价 (1)道路及交叉口适应性评价 万达广场未来周边道路交通量由项目生成交通 量和背景交通量构成ꎬ背景交通量是指在无项目的 情况下ꎬ项目周边相关道路的既有交通量ꎬ这部分交 通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ꎮ 根据对万达广场所在地机动车出行情况的调查 及项目建成后周边道路的分流作用ꎬ经仿真分配ꎬ得 到项目生成交通量在评价区域内各主要道路上分配 的机动车交通量ꎮ 将项目生成交通量叠加到目标年 背景交通量上ꎬ即得到其建成投入使用以后初年以 及第 5 年路网中的交通量ꎬ并计算道路和交叉口的 饱和度及服务水平ꎬ计算结果见表 4 ~ 表 6ꎮ 表 4 项目生成交通量叠加背景交通量 后的道路交通量(pcu/ h) 名称 级别 车道数 运营年(2019 年) 运营第 5 年(2024 年) 交通量 Pcu / h 饱和度 交通量 Pcu / h 饱和度 千山中路 主干路 8 2783 0. 19 3269 0. 23 科技路 次干路 4 435 0. 06 516 0. 08 深峪路西段 次干路 4 1577 0. 23 1854 0. 27 深峪路东段 次干路 4 655 0. 10 779 0. 11 临城街 支路 4 467 0. 07 563 0. 09 莘英路 主干路 6 1077 0. 10 1302 0. 12 越岭路 次干路 4 1069 0. 16 1290 0. 19 广场西路 支路 4 1066 0. 16 1208 0. 18 广场东路 支路 4 478 0. 07 559 0. 08 安丰街 支路 2 144 0. 04 173 0. 05 安平街 支路 2 288 0. 09 346 0. 10 表 5 2019 年评价区域内交叉口影响程度评价 序号 交叉口名称 运营年(2019 年) 运营第 5 年(2024 年) 背景交通量 服务水平 加入项目生成量 后的服务水平 影响是 否显著 背景交通量 服务水平 加入项目生成量 后的服务水平 影响是 否显著 1 千山中路 - 莘英路 A B 否 B B 否 2 千山中路 - 广场西路 A B 否 B B 否 3 千山中路 - 广场东路 A B 否 A B 否 4 科技路 - 安丰街 A A 否 A A 否 5 深峪路 - 莘英路 B B 否 B B 否 6 深峪路 - 广场西路 B B 否 B B 否 7 深峪路 - 科技路 A A 否 A A 否 8 临城街 - 越岭路 A A 否 A A 否 9 临城街 - 科技路 A A 否 A A 否 表 6 2024 年评价区域内无信号交叉口影响程度评价 序号 交叉口名称 运营年(2019 年) 运营第 5 年(2024 年) 背景交通量 服务水平 加入项目生成量 后的服务水平 影响是 否显著 背景交通量 服务水平 加入项目生成量 后的服务水平 影响是 否显著 1 千山中路 - 安丰街 二级 二级 否 二级 二级 否 2 千山中路 - 安平街 二级 二级 否 二级 二级 否 3 科技路 - 广场东路 一级 一级 否 一级 二级 否 4 科技路 - 安平街 一级 一级 否 一级 二级 否 5 深峪路 - 广场东路 二级 二级 否 二级 二级 否 6 深峪路 - 安丰街 二级 二级 否 二级 二级 否 7 深峪路 - 安平街 二级 二级 否 二级 二级 否 8 临城街 - 千华街 一级 一级 否 二级 二级 否 9 临城街 - 安平街 一级 一级 否 二级 二级 否 从表 4 ~ 表 6 分析结果可以看出ꎬ项目生成量 对评价区域内的路段、交叉口影响不显著ꎬ信号交叉 口服务水平均维持在 B 级以内ꎬ无信号交叉口均维 持在二级以内ꎬ交通运行状况良好ꎮ (2)停车需求分析与评价 机动车停车设施需求可以根据高峰小时机动车 发生、吸引量ꎬ机动车结构组成ꎬ车辆停放时间等变 量因子进行计算ꎬ根据对同类建筑设施现状停车特 征调查分析ꎬ同时参照国内其他城市的调查数据ꎬ类 比可知未来停车需求量ꎬ其计算方法如下式所示ꎮ P = W × T / (60 × α) 式中:P—项目停车泊位需求量ꎬ个ꎻ 2018 年 第 6 期 刁 雨:鞍山万达广场交通影响评价 — 147 — W—项目高峰小时吸引的机动车数ꎬ标准车ꎻ T—项目机动车平均停车时间(min)ꎬ类比相似 规模商业广场ꎬ取 90minꎻ α—项目泊位利用率(% )ꎬ类比相似规模商业 广场ꎬ取 92% ꎮ 按交通需求分析计算所得的万达广场高峰小时 吸引的机动车数ꎬ计算得到拟建项目需配套建设的 停车泊位为 1323 个ꎮ 根据万达广场规划ꎬ停车位设置采用地上地下 结合的方式ꎬ机动车停车位共 550 辆ꎮ 鞍山市人民 政府拟在万达广场北侧城市广场的地下部分建设社 会停车场ꎬ车位数量不少于 600 个ꎬ并与万达广场地 下车库连通ꎮ 加上万达广场拟建停车位数量ꎬ共计 1150 个ꎮ 综上分析结果ꎬ万达广场高峰时段停车位供给 量小于需求量(根据计算为 173 个)ꎬ为满足高峰时 段的停车需求ꎬ需要规划停车场地ꎮ (3)出入口布局及评价 万达广场共设置机动车出入口 2 个ꎬ均位于广 场西路ꎬ出入口据交叉口的距离超过 100mꎬ距离较 远ꎮ 广场西路为支路ꎬ双向四车道ꎮ 机动车出入口 设置在城市支路上能有效避免建设项目出入交通对 城市主干道交通运行的干扰ꎬ设置此出入口是合理 的ꎮ 图 1 万达广场机动车出入口布局方案 (4)人行与非机动交通评价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ꎬ拟建万达广场将吸引大量 的行人交通ꎬ且其主要出入口分别位于千山中路 (主干路)和广场东路(支路)上ꎬ千山中路上车流较 密集ꎬ为了保障行人过街的安全性与便利性ꎬ有必要 完善相应道路、交叉口的行人过街交通设施ꎬ既方便 行人过街ꎬ保证其安全ꎬ又可以减少过街行人无序过 街对机动车产生的干扰ꎮ 非机动车方面ꎬ高峰小时非机动车出行量为 533 人次ꎬ分配到各条道路上ꎬ单侧道路非机动车流 量均不大于 200 辆/ hꎮ 即使在机非混行的非机动车 道上ꎬ单车道非机动车的通行能力也能达到 300 ~ 500 辆/ hꎬ因此项目新增的非机动车流量不会对周 围道路非机动车的正常通行产生大的影响ꎮ (5)公共交通评价 根据 « 建 设 项 目 交 通 影 响 评 价 技 术 标 准» (CJJ/ T 141 - 2010)中的规定ꎬ公共交通线路剩余载 客量容 Pr 应按下式确定: Pr = ∑ Si - Oi ( ) × 60 / f i × Ci [ ] 式中:Si—线路 i 为可接受服务水平时的载客 率(% )ꎬ应取额定载客率的 70% ꎻ f i—线路 i 评价时段发车间隔(min)ꎻ Ci—线路 i 单车载客率(人)ꎻ Oi—线路 i 在项目最近公共交通站点的评价时 段载客率(% )ꎮ 通过现状调查可得ꎬ由于该区域路网、设施建设 基本完善ꎬ该区域公交现状载客率稍低ꎬ可取 Oi 为 0. 4ꎬ高峰小时发车间隔 f i 为 5minꎬ公交车单车载客 率 Ci 可取 60 人/ 车ꎮ 通过计算可得项目周边 7 条 公共交通线路双向剩余载客量容 Pr = 3024 人/ 高峰 小时ꎮ